个人信息

  • 姓 名 :熊勇清
  • 学 位 :博士
  • 职 称 :教授
  • 所属部门 :企业管理系
  • 行政职务 :
  • 研究领域 :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
  • 研究方向 :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新兴产业与技术创新、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与全球价值链
  • 电子邮箱 : yongqingxiong@163.com,13973171395
导师情况 :
博导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荣誉理事,中国战略管理学者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人力资源管理学会理事、湖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顾问、中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2006-2015)。曾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合作研究1年,作为骨干教师选派参加过教育部全国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央党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国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课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重点1项,面上1项)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课题(重点1项,面上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项) 等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18项

主讲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湖南省在线开放精品课程”1门、“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国际平台”在线课程1门、“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教育平台课程”1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精彩一课”1门,多次获得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奖”和“本科教学质量奖”。

在《中国软科学》《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被SSCI、SCI、CSSCI、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共中央党校干部学习网等检索论文70多篇。

出版《新能源汽车供需双侧政策:作用机理与实施效果》《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耦合发展研究》《集群企业持续自主创新模式研究》《管理素质的五项修炼》《管理学100年》《管理学》《管理学原理、方法与案例》《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管理》等学术专著、教材13部。

   获湖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列第3)、中国有色科技进步二等奖(列第3)、中国电信奖励金(教师类)、SME奖励基金等多项奖励,指导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包括来自台湾、也门、柬埔寨、老挝的境外留学生10余人)。

 

一、主讲课程及课程荣誉

(一)主讲课程

1、博士、硕士(含EMBA、MBA):

   《经济管理前沿专题(新兴产业与商业模式)》《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与组织行为》《现代管理理论》。

2、本科: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组织理论与设计》《管理素质与能力的五项修炼》

3、EDP(高级经理人培训,企业中高层培训):
   《现代管理理念、艺术与技巧》《管理素质与能力的五项修炼》《团队建设》《中层管理干部角色认知与管理素质提升》《领导力提升的5+1项修炼》《领导力与执行力》《数字化转型时代管理赋能》《管理理论与方法》《组织行为与管理》等

(二)免费在线开放课程

  ●《管理素质与能力的五项修炼-跟我学“管理学”》(主讲:熊勇清)

中国大学慕课:

image.png9ca3528f817d981d3ee81f72c5f7eb9.jpg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SU-1003378005

学银在线:

 http://mooc1.xueyinonline.com/course/template60/201931199.html

学堂在线:

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csu12021003032/5831430?channel=search_result

学堂在线(英文版,面向国际学生):

http://next.xuetangx.com/course/csu1202fu042304intl/4022322

●《组织行为与管理》(主讲:熊勇清)

image.pngimage.png508d03ed63fe2f177ea96b1160a7ede.jpg


学银在线:

http://xueyinonline.com/detail/220353203

学堂在线:

组织行为与管理 - 中南大学 - 学堂在线 (xuetangx.com)

 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csuP1202005949/10127417?channel=i.area.related_search

(三)课程荣誉

[1]熊勇清(第1):主讲课程《管理素质与能力五项修炼》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教育部(教高函(2020)8号,证书编号:2020110527)

[2] 熊勇清(第1):主讲英文版课程《Five Disciplines of Management Quality and Ability —— Follow Me to Learn Management》被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认定为首批国际平台在线课程主讲人(2020年)

[3] 熊勇清(第1):主讲课程《组织行为与管理》被“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BA)教育指导委员会”遴选为“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教育平台课程”( MBA秘〔2021〕5号)

[4]熊勇清(第1):主讲课程《管理学原理》被认定为“湖南省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湘教通〔2021〕322 号)

[5]熊勇清(第1):主讲研究生课程《管理学》被认定为“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湘教通〔2011〕296 号)

[6]熊勇清(第1):主讲线上课程《管理素质与能力五项修炼——跟我学管理学》被认定为“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湘教通[2019]266号)

[7]熊勇清(第1):主讲专题《商业模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获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精彩一课”(2018年)

[8]熊勇清(第1):主讲的《组织行为与管理》和《管理素质的五项修炼》2门线上课程,被认定为超星在线《示范教学包》(2021年)

二、研究生指导

招生对象

招生学科

招生方向

博士、硕士(学术型)

工商管理、应用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

 

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新兴产业与技术创新、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与全球价值链

硕士(EMBA、MBA)

 

工商管理(EMBA、MBA)


联系方式: yongqingxiong@163.com,13973171395(微信同号),   微信:bearcsu2  QQ:   865517691

 三、主持的国家及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供需双侧政策的多维度匹配性分析及动态转换研究,项目号:71874208,2019/01-2022/12,项目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市场培育与国际市场地位构建的互动融合机理与对策研究,项目号:71473276,2015/01-2018/12,项目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互动及促进机制研究,项目号:71173243,2012/01-2015/12,项目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产能矛盾突出行业发展趋势和调整化解对策研究,项目号:13&ZD024,2013/07-2015/12,子课题主持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模型研究,项目号:10YJA790208,2011/01-2013/12,项目主持人。

●教育部国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与路径研究,2013/01-2013/12,项目号:教外司【2012】940,项目主持人。

●教育部(国家学位办)“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题”,跨界与融合:研究生学科交叉培养体制机制研究,项目号:2015Y0506,2015/7-2017/3,项目主持人。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太阳能光伏等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与调整化解对策研究,项目号:14ZDB16,2014/01-2015/12,项目主持人。

●湖南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项目号:20l0ZK2026,2011/01-2013/12,项目主持人。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互动发展机制研究:以长株潭和武汉都市圈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为例,项目号:11JJ3089,2012/01-2013/12,项目主持人。

● 湖南省社科基金面上项目,个人和工作的契合机制研究,项目号:06ZC94, 2007/01-2009/12,项目主持人。

●湖南省科技计划研究项目, 湖南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研究,项目号:2011RS010,2012/01-2015/01,项目主持人。

● 湖南省科技计划研究项目, 企业信息一体划模型研究,项目号:KJ2006006,2007/01-2007/12,项目主持人。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工程硕士培养的“学校教育-工程实践-创新网络”整合对接模式与促进机制研究,项目号:JG2016B011,2.5万元,2016/9-2018/12,项目主持人。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文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号:湘教通【2012】401, 2013-2014,项目主持人。

●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管理学》,项目号:KC2011B010,2012-2014,6万元,项目主持人。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跨学科知识分享平台及促进机制研究,项目号:JG2010B007,2011-2012,项目主持人。

●国家“双一流”本科课程.《管理素质与能力的五项修炼-跟我学管理学》,项目号:教高函【2020】8号,课程主持人,2020——。

●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管理素质与能力的五项修炼-跟我学管理学》,项目号:湘教通【2019】266号,课程主持人,2019——。

 四、学术著作、教材

●熊勇清(著),《新能源汽车供需双侧政策:作用机理与实施效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203-6577-2,2020年10月

●熊勇清(著),《管理素质的五项修炼》,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218-1676-1,2020年9月

●熊勇清(著).《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耦合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141-2817-8,2013年1月

●熊勇清(著),《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ISBN978-7-5058-7376-6

●熊勇清(编著): 《管理学100年》,湖南科技出版社,2013月 ,ISBN978-7-5357-7583-2

●熊勇清(副主编):《资源环境与工业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10月,ISBN978-7-5096-2681-8

●熊勇清(主编): 《管理学》(第1版、第2版、第3版、第4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2006年12月(第2版)、2010年6月(第3版),2012年12月(第4版),ISBN7-5438-4174-6

●熊勇清(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ISBN978-7-04-041493-6

●熊勇清(主编): 《管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ISBN978-7-309-08125-1

●熊勇清(主编): 《管理学:原理、方法与案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ISBN978-7-5121-0037-4

●熊勇清(主编/编著):《组织行为管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ISBN978-5438-7271-4

●熊勇清(主编): 《组织行为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ISBN7-5438-4689-6

近年学术论文

(一)主要专业领域论文

熊勇清,熊祯,吴敬静.生产和消费环节的“非补贴型”政策孰优孰劣?——基于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促进效果视角[J].科学学研究,2022,40(07):1181-1191.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2.07.001.

熊勇清,熊裕康,张志剑.媒体关注对新能源车企声誉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03):97-109.

●饶奕邦,熊勇清*,徐文.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财务绩效的异质性影响研究[J/OL].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23[2022-07-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67.N.20220511.0957.002.html

●Shufeng Qin, Yongqing Xiong*,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new energy vehicle enterpris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on-financial policies: Effects,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Energy Policy(SSCI&SCI),Volume 164,2022,112946,DOI:10.1080/19761597.2022.2044871

●Shufeng Qin & Yongqing Xiong* (2022) Differential impact of subsidised and nonsubsidized policies on the innov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enterprises: evidence from China, 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SSCI), DOI: 10.1080/19761597.2022.2044871

●中国新能源汽车“非补贴型”政策的研发投入激励研究——基于区域创新氛围的差异性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2,34(01):81-94.DOI:10.13581/j.cnki.rdm.20210473.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非补贴型”政策作用及其差异[J/OL].科研管理:1-16[2022-04-0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567.G3.20220210.0850.002.html

●Kun-Sha Li, Yong-Qing Xiong*,Host country’s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nd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 Evidence from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MNEs in emerging markets,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SSCI,ABS 三星),Volume 31, Issue 1,2022,101900,https://doi.org/10.1016/j.ibusrev.2021.101900.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抑扬结合”的特征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扶持性”和“准入性”政策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11):39-55. (CSSCI)

新能源汽车异质性需求的创新激励效应及作用机制——“政府采购”“商业运营”与“私人乘用”需求比较的视角[J].财经研究,2021,47(07):48-62. (CSSCI)

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选择性”抑或“功能性”政策?[J].科研管理,2021,42(06):58-64. (CSSCI)

“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车企研发投入的影响分析[J].科学学研究,2021,39(10):1770-1780. (CSSCI)

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经营与环境双重绩效视角[J].资源科学,2021,43(01):1-11. (CSSCI)

Differences in consumers’ product attribute preferences and willingness to pay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license plateand non-license plate-restricted cities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SSCI,2020, https://doi.org/10.1080/15568318.2020.1847369.

 Xiong Y, Qin S.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policies on market grow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mix. Energy & Environment. 2021;32(3):542-561. doi:10.1177/0958305X20945333

  Policy cognition of potential consumer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its sensitivity to purchase willingnes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Volume 261,10 July 2020,Article 121032

 基于不同补贴主体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定价决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CSSCI, 202008

●新能源汽车创新激励的政策选择:“扶持性”抑或“门槛性”政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2020,30(11)

●国内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基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200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产业经济20214期全文转载

 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实施效果的区域差异性——“购买”和“使用”环节政策比较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2019,29(05):71-78.

 新能源汽车供需双侧政策在异质性市场作用的差异[J].科学学研究CSSCI,2019,37(04):597-606

 Government subsidies for the Chinese photovoltaic industryEnergy Policy (SSCI),  Volume 99, December 2016, Pages 111-119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China's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on exporting products of photovoltaic and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SCI) ,10, 015906 (2018);, Pages 111-119

 新能源汽车供需双侧政策的目标用户感知满意度差异分析[J].管理学报,2018,15(06):874-883.(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营销管理》20192期全文转载

 新能源汽车产业供需双侧政策对潜在消费者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2018,28(06):52-62 (CSSCI)

 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培育的政策取向:供给侧抑或需求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2016,26(05):129-137. (CSSCI)

 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对制造商激励效果的差异性——“政府采购”与“消费补贴”比较视角[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CSSCI2018, 39(02): 33-41

 新能源汽车目标用户消费行为与制造商经营行为互动过程分析——基于“领先”和“跟随”两类用户的实验模拟[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38(11):61-70. (CSSCI)

 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与制造商研发投入强度的差异性”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9(06):72-83.(CSSCI)

 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的“政策意愿”及其差异性——基于政府、制造商和消费者的网络媒体信息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CSSCI,2017(10):88-9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创新政策与管理》20182期全文转载

 资源、环境与工业发展研究新进展[J].中国工业经济 20132):83-90(CSSCI)

 模块化、产业标准与创新驱动发展——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6,19(10):16-33. (CSSCI)《新华文摘》20172摘要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F3《产业经济》20171期全文复印)

 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的培育方向:国际市场抑或国内市场——基于“现实环境”与“实际贡献”双视角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05):129-138. (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F3《产业经济》201510期全文复印)

 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合作企业评价——双维两阶段筛选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科研管理,2014,35(08):68-74. (CSSCI)

 “国际产能合作”:制造业海外市场战略转换方向?——“战略价值”与“微观绩效”的评估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11):95-103. (CSSCI)

 传统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匹配对接:主要路径与决策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9) (CSSCI)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过程及作用机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84-87 (CSSCI)

 基于“AHP- IE- PCA”组合赋权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模型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2011(7)104-110, (CSSCI)

 光伏产业困境摆脱与市场的协同培育[J].改革 201312):52-57(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F3《产业经济》2014年3期全文复印),获“改革服务中央决策优秀论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 38-44(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F10《国民经济管理》20111期全文复印。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基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5):54-58(CSSCI),(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F3《产业经济》20116期全文复印,获科技进步30年优秀论文)

 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决策方法探讨: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视角[J].统计与决策20119:42-45(CSSCI)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F107《区域与城市经济》201112期全文复印。

 新兴产业本地(国内)市场对出口贸易的传导效应研究——基于新兴产业成长阶段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7,33(07):33-44. (CSSCI)《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98日第7版观点摘要)

 新兴产业成长阶段与市场路径选择的匹配契合模型与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04):86-94. (CSSCI)

 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补贴方向:供给端抑或需求端——以光伏产业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30(05):95-102. (CSSCI)

(二)教学研究论文

● “双创”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多主体融合对接机制分析——学校教育、工程实践与创新网络融合视角[J] .研究生教育论坛,2021年7月:74-83

●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的融合促进机制:现实水平及关键要素——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实践的文本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05):1-9.

●研究生创新创业素质与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基于在校研究生的调查与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CSSCI),2017(02):40-46.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促进机制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01):6-11.

● 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_基于学生兴趣与工作情景双视角,《现代大学教育》(CSSCI),2015年第(1)期

● 研究生跨学科知识分享现状及对策探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2011年2期

● 研究生跨专业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高教探索》,2011年3期(CSSCI)

●研究生跨学科知识分享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现代大学教育》(CSSCI),2011年3期或4期

●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08年8期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现代大学教育》(CSSCI),2004年1期

●管理学原理-开卷考试的意义与方法探讨, 《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4期

学生天地